【新闻】抗战女兵回忆实录:战场上搬过三年尸体(图)
本篇文章2878字,读完约7分钟
前言: 70年前,烽火天神州破碎,一寸河山流血。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的全民抗战,使这个近代被外国侮辱的古老民族进入了世界四强之中。
胜利的碑下有领袖的智慧和爱国将军们的采购,但越来越多的人拥有成千万无名战士们的血肉、志力和灵魂。
“中国不死,中国不死,死不逃,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飘,飘”,只有有他们,我们今天才能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70年后,浴血烽火的青年已经是老年人了。 但是他们的经验是抗战史上最鲜明的画卷。 他们的追忆是最接近真实和个人化的历史复原。
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浙江在线寻找经历过浙江正面和敌后抗日战场的多个勇士进行访问,用他们自己的经验再现了其决定民族命运转换的伟大抗争。 英雄,国干,勇士不死,其灵魂永存。
秦秋谷
曾经一边唱歌,一边无知地走上革命道路的上海少女秦秋谷现在100岁了。 她回顾一生,最难忘的是参加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的三年……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25楼的老干部病房,温暖的阳光使秦秋谷老人美丽的银发折射出动人的光泽。
99岁的秦老擅自穿着彩色条纹衬衫,头发整齐,笑容灿烂,绕到后面看,后面的勺子小心地用卡片固定着精巧的麻花辫。 旁边的护士阿姨笑着说:“是奶奶要求的发型,每天都织。”
平时除了日常的身体检查之外,秦老空空闲的时间拿着放大镜看书,使用ipad和海外的亲人视频聊天。
老人手中的a4纸,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一页。 她说:“我老了,有可能记不住的事件,所以我先写了。 我害怕以后采访的时候会忘记。 」笑了。 她的手已经有点颤抖,不知道用了多少力气写满这一页的字。
但是,她说了很多抗战的那种青春往事,一次也没见过这封信。
抗日前夜的誓言:“抗战不胜利,我们永远恋爱不结婚! ”。
1916年,秦秋谷出生于上海的一个普通家庭。 父亲在一所民办小学教书,有时生活困难,要去典型的衣物生活。 尽管生活贫困,秦秋谷受家庭和父亲的影响,成为有文艺素养的女儿,平时喜欢读书和唱歌,中学生的时候可以读英语版的《若草故事》。
抗战前夕,18岁的秦秋谷在思想进步朋友的推荐下加入了上海业余合唱队。 “当时没有意识到这样唱歌参加了革命”。
事实上,上海业余合唱队由左翼艺术家联盟秘密指导。 在俊山等进步作曲家的指导下,集结了200多名进步民众的力量,用歌唱的方法传播了“抗日救国”。
老人骄傲地说:“义勇军进行曲”是我们最初唱的。”
但是,抗日当时是不允许的,合唱队每周的秘密集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频繁地改变了场所。 “在某个小学的礼堂,或者去某个工作单位的食堂大厅,总之会换个地方。 我最讨厌为租界巡逻、便衣间谍、狗腿唱像我们这样进步的歌。 遇见就全部打,用警棍把我们赶走”。
革命青年的志向越来越挫折了。 “我们唱歌的慷慨,决不是当时哪个歌舞厅颓废的声音。 “义勇军进行曲”“救亡进行曲”“大刀进行曲”等歌曲是边唱边走的,绝对不是软绵绵的! ”。
说到那段历史,秦的旧感情很高,简直成了当年爱国的热血青年,挥动双臂,开始树立榜样:“太刀砍在敌人头上! 快走! 杀了他! “是的”。
当时秦秋谷在父亲的学校工作,白天给孩子上课,晚上秘密参加上海女性的救国会活动,教夜间学校进步的女性工人救死歌,上演抗日剧。 妇女救济会迅速成为抗日救济推进的重要阵地。
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的侵略战争,同年中国抗日慰劳大会在上海成立。 何香凝会长在革命女作家、慰劳总会理事胡兰垄组织了女性战地服务团,前往班沪前线帮助军队抗战。 20岁的秦秋谷抱着爱国的红陈,和另外9名夜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参加了“上海劳动女性战地服务团”。
但是,专注于抗战的“妇女战地服务团”受到质疑,很多人认为年轻女性一上前线就动摇军心。 于是这11名风采正茂的女青年为了去前线,说:“抗战不胜利,我们决不恋爱! ’我发誓。
“终于,1937年10月5日晚上,我和其他9名同学一起乘坐卡车前往嘉定前线,前往罗卓英部队驻地”。
抗日战场岁月:战地服务团吃过三年苍蝇饭喝过尸体水
"走到这一带,没想到是三年. "
三年来,战地服务团的女儿们在罗卓英的部队中肩负重任。 在恶劣的行军环境下,随时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这些勇敢的姑娘们不仅向民众深深地传播抗日,下到后勤、抢救伤员、洗血等也是家常便饭。
姑娘们还承担着军民信息表达的工作。 “我们挨家访问,送慰问品。 然后,必须拉着老妈妈老爸爸的手,用上海话告诉他军队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支持抗战! ”。
部队撤出班沪前线后,姑娘们跟着部队行军,一共经过8个省市,翻山前进2万英里的路,整治了3年。 “走了这么多路,腿破了好几次。 很痛苦,但我们不怕! ”秦老说,当时长途行军很累,唱了抗日的歌,军心高涨。
中途,服务团又吸收了很多进步女青年,后期队从10名队员成长为40名。
3年行军途中后期的战场扫除行动,成为秦秋谷人生中最痛苦的记忆。
1940年初夏,罗卓英部队在赣北前线战斗中歼灭了许多日军。 服务团的23个女儿和两个中队士兵一起有300多人,被命令打扫战场。
“其实让我们收集尸体,天气变热后容易发生瘟疫”的记忆可以说是秦老从军生活中最痛苦的时光,现在皱着眉头。
他们先来中心战场找桥镇。 “那个地方臭气熏天,即使没有口罩和手套也去搬尸体。 受不了一个男人的士兵,我们的女儿还在勉强做这些工作。 ”。 老人不停地叹气。
女儿们每天傍晚在浸了遗体的溪流中在榻榻米上洗澡,清洗沾满脓血的脏军服。 晚上睡在地上,经常有人从噩梦中尖叫醒来。 平时吃饭喝水也只能硬着头皮。 尸体堆里的苍蝇太多了,追不完,捅烂尸体的苍蝇又来捅他们的饭菜了。 “我们平时吃苍蝇饭。 刚盛了一碗白饭,马上就装满了苍蝇,饿得可以直接吃,蔬菜汤里也泡着苍蝇。 ”。
服役团的女儿们吃了苍蝇爬的饭莱,喝了浸泡尸体的溪流,每人都病了。 “当时我和另外三名队员是用担架抬的”。 最后秦秋谷和另外两名队员痊愈了,另一名体弱的队员转为伤寒,最后牺牲了。 一说“她才18岁啊”,秦老的眼里就含着眼泪。
遵守青春的誓言,全团的女儿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无视军官们的追求,接连结婚直到抗战胜利。 “当时军官也在追求我,所以我只能撒谎说我在老家订婚了”。
抗战胜利后,秦秋谷走上了情报之路。 但是,路也坎坷不断,经历了很多苦难。 为了在浙江丽水主编的“浙江妇女”从事进步报道的情报事业,被列入了国民党黑名单。 之后,秦秋谷毅然前往上海,据上海新四军联络处负责人介绍,1944年4月加入江苏黄花塘新四军部。
解放后,秦秋谷埋头于情报事业。 在上海担任新华社华东总公司记者,与丈夫一起调到杭州,在浙江日报社担任编辑委员会、总编辑室第一主任、文教集团、政文集团副主编等职务,担任继任资料集团的领导,1979年12月休假。
在采访的最后,记者知道记者也是浙江新闻集团的新人,老人特别给青年情报业者发了信息。 “报社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希望你们有好几次自己的信息理想,繁荣起来,不要为我们共同的中国梦想羞辱使命! 前进! 》(见习记者/胡彦然首席/赵洁)
标题:【新闻】抗战女兵回忆实录:战场上搬过三年尸体(图)
地址:http://www.qshlnw.com/qqsjzx/55513.html
免责声明:全球招商加盟网是一 个集创业、加盟、连锁、商机、代理、致富、投资等海量信息的垂直媒体,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招商加盟网编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