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风雨中踏访三沙甘泉岛:国旗在这里升起
本篇文章1376字,读完约3分钟
资料: 2月17日上午,驻扎在海南三沙的武警边防官兵在西沙石岛主权碑前向全国人民拜年。 中新社发蔚涛泽摄
中新社三沙7月20日电题:风雨中访问三沙甘泉岛:国旗在这里升起
中新社记者王子谦
三沙市的大小岛礁注入珍珠般广阔的南海,但登上小岛确实很难。 最近,在西沙海域的风雨中,中新社记者跟着三沙市永乐群岛工委,在暴风雨中登上了甘泉岛。
甘泉岛位于西沙群岛西部的永乐环礁,岛屿呈椭圆形,面积约0.3平方公里,中国渔民称之为“日元巍然”或“圆岛”。 在清末的李准巡海,这个岛的泉水很甜,可以喝,也就是被命名为“甘泉岛”。
从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兴岛乘船出海,向西行驶40多海里的是永乐群岛。 日海上阵风7级,浪高2米,500吨公务船在海上像扁舟,船被浪高高举起后沉重落下,巨大的水花升起,许多随行人员剧烈摇晃呕吐。 据该船的工作人员介绍,永乐群岛的物资由永兴岛补给,遇到物资不足的情况多在风浪中出海。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摇晃,记者到达了永乐群岛。 晋卿岛、钦航岛、羚羊礁、甘泉岛、鸭公岛等岛礁像项链珍珠一样围着环礁排列,彼此距离只有几海,但由于水中地形多而杂七杂八,大船无法接近,不得不换乘小船。
“岛礁想浪漫,很难去”永乐群岛工委管理委员会副主任郭勇驾突击舟来接我,笑着说风雨日能体验最真实的三沙生活。
出海的人都知道,换船最惊险。 波浪中的小船勉强接近大船,发出“砰砰”的撞击声。 乘客必须沿着梯子下船在浪尖等小船,两船在距离最短的时候跳跃。 下面的人必须紧紧拥抱,以免在船中间掉进海里危险。
黑暗的天空空下着大雨,强烈的海风刮着大浪,突击船装载着补给物资向小岛驶去。 坐小船四处张望,眼前的视野不到10米,眼前的大雨把蔚蓝的海天连接在一起,灰色的波浪怒号而来,大雨不断打在脸上,在原来笑着的小船上沉默着。
明朝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的费信在《大西洋记》中写道:“俗云上恐七洲,下怕昆仑,针失舵,人船不可救。” 三沙有绝世之美,但也有变幻的惊涛骇浪。 郭勇说,这里的渔民都在风浪中寻求生活。
崎岖的旅程看起来很长,风雨逐渐变小甘泉岛出现在前方。 眺望小岛就郁郁寡欢,周围的海水因深度的变化而变色,即使在阴天也从深蓝色变成了深蓝色。
“甘泉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渔民以前就作为产地流传下来的,也是西沙群岛唯一有淡水的岛屿。 ”郭勇表示,甘泉岛在三沙设市2周年成立了居民委员会,管辖9户渔民12人,目前各基础设施正在建设中。
登上甘泉岛,“全国要点文物保护单位:甘泉岛遗迹”特别突出,提醒人们这里有世代中国渔民的耕海足迹。 穿过小路,树林遮住红砖古井冲出眼前,是这深长的古井让清末的李准称赞。 “得到淡水,吃起来很甜。 挖地,也不过是丈余耳,其余吃,水果很甘美,甘泉岛,勒石坚桅杆,挂旗纪念”。
据岛上居民透露,小岛上有很多用珊瑚石建成的兄弟庙,简陋的神龛上刊登着南海渔民对平安和丰收的美好祝愿。
在记者岛上,我看到甘泉居委会挂着三沙甘泉岛文物保护站和三沙甘泉岛海洋动植物保护站的招牌。 郭勇说,永乐工委员会为保护岛上的文物和动植物配备了专家,随着基础设施的开展,保护将更加严格。
甘泉岛的渔民多为琼海潭门人,陈祥清和许德壮平日在周边海域捕鱼,“这里水好,鱼好,下网能捕几十斤鱼。 ”。 岛上的环境很严峻,陈祥清多次选择,我相信随着三沙开发的过程,这里有望迅速发展。
标题:【新闻】风雨中踏访三沙甘泉岛:国旗在这里升起
地址:http://www.qshlnw.com/qqsjzx/55374.html
免责声明:全球招商加盟网是一 个集创业、加盟、连锁、商机、代理、致富、投资等海量信息的垂直媒体,更新的内容来自于网络,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只为传播网络信息为目的,非商业用途,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btr2031@163.com,全球招商加盟网编辑将予以删除。